第四百八十二章 演得太拙劣了
可马尔多一进门,高磊就振作起来了,他在一刹那间就看透了蔡兴泉的伎俩。说穿了,就是蔡兴泉对于这次考核毫无把握,生怕现场会出什么漏子。于是,他便找了一个外宾来当托儿,到时候叽哩呱啦说几句什么,就把大家的嘴给堵上了。
在这个年代,国人对外宾的崇拜感是无可匹敌的,学术圈子里也是唯洋人是举。什么事情只要有一位外国专家发了话,国内专家一般就不会再吭声了。正因为此,一些单位也就学会了挟洋自重,凡事就请个外宾来站台,高磊自己也是干过这种事情的。
也正因为自己干过,所以高磊对于此道颇为精通。他坚信,蔡兴泉请来的这个马尔多,肯定是个摆设,他的身份当然不会是假的,因为到国内来访问的学者,身份必定是经过了国家有关部门验证的。但这个人是不是权威,尤其是能不能算作焊接权威,就值得打个问号了。刚才蔡兴泉介绍他是个什么nr钢焊接工艺的论文,那篇论文涉及到对几种不同工艺效应的理论推导,而其中的核心则是一套热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这篇论文的创意是杜晓迪自己的,这几种工艺之间的差异,来自于她在工厂里的实践。蔡兴泉听她介绍过有关情况之后,建议她从理论上进行研究,这才有了这篇论文的选题。而热方程数值模拟的部分,贡献最大的是冯啸辰,他为杜晓迪设计了算法,同时还帮着杜晓迪联系了几家拥有大型计算机的工业企业,利用闲置机时为杜晓迪完成了计算。
在得到满意的计算结果之后,蔡兴泉鼓励杜晓迪把这篇文章翻译成英文,投给了行业内的国际顶级刊物焊接学报。在署名的时候,蔡兴泉没有抢杜晓迪的风头,而是让杜晓迪署了第一作者,他只以导师的身份把名字列在杜晓迪的后面。
这篇文章是上个月刚刚发表出来的,杜晓迪已经看到了刊物,那份兴奋自然是无法言状的。虽然文章中的算法是冯啸辰提出的,但杜晓迪在实际应用时加以了调整,使其更适合于电焊专业的研究,这也算是她的创新之处了。在后来上机计算的过程中,杜晓迪付出的辛苦也是可以看到的,许多次模拟结果与现实不相吻合,需要她去检查其中数以百计的参数设置是否合理。这篇文章由她署名,可以说是名至实归的。
“我想请问,这篇文章中关于热方程的模拟算法,是杜小姐自己提出来的吗?”马尔多没有绕太多圈子,直截了当地提出了问题。
马尔多在这个时候访问工业大学,既是偶然,也有几分刻意。他的确是受华青大学的邀请到中国来访问的,在宾馆下榻之后,他便给一些中国同行打了电话,提出希望有时间去他们那里分别拜访一下。在与蔡兴泉联系的时候,他专门提到了杜晓迪的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中提出的模拟算法非常新颖,在国际焊接学领域里已经引起了一些关注。马尔多刚才说要向杜晓迪请教,并非虚词。
按照马尔多最初与蔡兴泉约定的时间,他应当是在后天到工业大学来的。但蔡兴泉在接到杨卓然通报的消息之后,便专门打电话给马尔多,提出把见面的时间改到了今天,并坦承这是为了给杜晓迪站台撑腰。
当然,他还存着另外一个不便说出来的想法,那就是要看看这篇文章到底是不是真的是杜晓迪写出来的,而不是她冒领了别人的成果。要验证这一点,就需要就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直接向杜晓迪发问。科学研究的事情,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真是演得太拙劣了!”
坐在一旁的高磊在心里耻笑道。一个研究生,能发表什么论文?没准就是把名字挂在导师后面混一个成果吧?而这个马尔多未免太夸张了,为了给蔡兴泉捧场,居然对一个研究生说出请教这样的话来,难道他不知道啥叫过犹不及吗?
这样也好吧,让大家看看蔡兴泉一伙造假造到什么地步,他们这样无耻,也就怪不了我高磊下手太狠了。
高磊一时间突然又找回了道德上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