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岛。

       “你这里倒是颇为繁荣啊!”

       杨信笑着说道。

       这座小岛的确很繁荣,毕竟已经是这一带走私的中心,就连野猪皮其实都和毛文龙有很大的贸易往来,皮岛自己的水师其实就是走私船队,另外也兼职正当商人,沈世魁就是专门负责这支船队的。

       他们从登州采购货物,朝鲜的商人跑来交易。

       或者直接运往倭国。

       打着旗号是往辽东或者李的控制区出售,甚至部分还是以皮岛军需品的名义,不过这是杨信准许的,对于这种孤悬敌后的,想要让人家有干活的动力,必须得让他们有足够的好处可捞。

       再说毛文龙其实也给他分成的。

       就是毛文龙把军械卖给野猪皮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多不能卖枪炮,毕竟毛文龙不卖倭国人也卖,而且朝鲜人那里自己也能造,总之除了吃的,其他随便卖,只有粮食之类是严禁的,这一点可以说是一条铁律。不仅仅是毛文龙的船队,就是在皮岛做生意的其他商人也都必须遵守,谁敢卖一粒米或者一斤其他食物给野猪皮,杨都督会毫不留情地弄死。

       不过也没人敢。

       毕竟连毛文龙自己也不知道他手下有多少杨信的密探。

       “全靠都督栽培。”

       毛文龙忙陪着笑脸说道。

       “都是自己兄弟,这些废话就不用说了,但这几年你们光做生意,似乎忘了你们的正事吧?”

       杨信说道。

       这次佯攻镇江他们明显敷衍。

       毛文龙总共弄了五千人,在浪头登陆然后和留守镇江的建奴打了一场小规模野战,顺便毁了一座前沿警戒的小堡,带回两百首级,就上报了歼敌一千,胜利转进的捷报然后回家了。

       他们在玩寇。

       不仅仅是他们,辽东这些家伙都在玩寇。

       祖大寿也是在玩寇。

       这个看看他损失的是不是家丁就可以明白了,祖大寿损失一千,但祖家和吴家的家丁无一损失,事实上他们根本没进入战场,就是前锋五千人遭遇伏击溃败,然后他的主力也撤了。至于斩首两百其实是把一个没来得及跑的建奴庄子屠了,甚至很可能就是八旗朝鲜炮灰,故意扔在外面引诱他上钩的,但设计给他布口袋的人估计也没想到他跑的如此迅速,结果只是伏击了他的前锋。

       赵率教和巴代青也在玩寇。

       他俩带着一万两千骑兵,就在建奴一座山城外拿臼炮轰了些日子,但两人一没强攻,二没有绕开袭击后面的建奴核心区。

       他们能做到。

       但他们只是用这种明显敷衍的进攻方式。

       只有孙传庭不是玩寇。

       所以他不惜代价强攻,但这些人都是在玩寇,而这也是必然的,不能说他们对皇帝没有忠心,哪怕祖大寿也依然还有几分忠心,更别说赵率教这样的。但他们也都很清楚,他们的一切荣华富贵,其实都是建立在野猪皮还存在的基础上,没有野猪皮也就没有他们的好日子,一旦野猪皮被解决了,朝廷的文官们会毫不犹豫地让他们回家养老。

       赵率教还想继续守着银矿每年往家里一车车运银子?

       毛文龙还想走私发财?

       祖大寿那些还想继续每年吃几十万的空饷。

       做梦去吧!

       不找个借口秋后算账就不错了。

       户部那些官员难道不知道当初那个据说死于建奴游骑的文官,究竟是被谁给弄死的吗?人家只不过是现在不方便跟他们算账而已。

       都很聪明。

       “都督明鉴,末将确实懈怠了。”

       毛文龙赶紧说道。

       “行了,我也就是一说。”

       杨信也没多说什么。

       大明的将领不是谁都是戚继光那样真正为国为民的,而且为国为民的戚继光是什么结局,这些将领同样看的很清楚,玩寇一辈子的李成梁玩到世代显贵,为国为民的戚继光什么也没捞着。可以说不改变大明对待武将的原则,就不可能避免他们玩寇,这个问题目前他也解决不了,既然这样就先糊弄着吧。

       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个大明的裱糊匠了。

       杨二鬼子离开了皮岛。

       他到达葛沽时候,已经快要临近秋收了。

       “最少也得四石,以前亩产三石的至少四石,以前亩产四石的,甚至奔着六石,这东西简直就是奇迹,一亩增产至少三成。”

       杨夫人激动地说。

       她说的是鸟粪。

       虽然还没收割,但眼前这片即将丰收的稻田一看就能估出来产量,那沉甸甸的稻穗太醒目了,这段时间别说是杨夫人,就连徐光启,孙承宗这些都跑来看杨家这片地,最高产的田已经估出了七石的亩产。

       这个产量对于北方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让人眩晕的数字。

       要知道北方不用石。

       北方算亩产时候不用石,因为根本不值得用石,都是用斗的,顶多用斛,就是因为很少有过石,而一些用石的干脆就是大亩。以标准亩来计算的话,北方单种一季谷子,正常年景有水浇灌的上田,亩产也就两石,没有水浇灌的话,那些纯粹的旱田亩产最低甚至能低到两三斗。种稻的确有四五石的,但那得是那种很稀罕的水田,比如杨信这片纯粹的水田,亩产高的能达到四石以上的,可七石级别的,在南方那也是顶级的啊!

       更何况杨信也是两季。

       很快他这边还得种麦子,在收获完的稻田连耕都不用耕,直接撒上麦种在地里用铁锹铲出排水沟,再把铲出的土盖在麦种上,明年夏天这片土地的麦收仍旧至少两石。

       “徐公!”

       杨信朝徐光启说道。

       “老朽最想做的,居然被你就这样做成了。”

       徐光启说道。

       “杨都督,你这好东西不能独享啊!”

       孙承宗说道。

       “杨某从没想过独享,但我也没准备把自己的好处便宜别人,海上又不只一座有鸟粪的海岛,谁想也能平平常常亩产千斤,那就自己去挖呗。”

       杨信颇为得意地说道。

       他才不会便宜北方士绅呢,黄尾屿就那屁大点地方,每年产量也就能满足他的几个屯垦区,最多再加上常州一带的民兵区,根本不可能为别人提供。谁想要就自己去挖,不过那些士绅未必有这觉悟,毕竟这东西的前期投资有点大,不但要有船队而且还得要有廉价的苦力。

       孙承宗也只是一说而已,谁都知道这种好事不会便宜别人的。

       “但有一样东西都督该与人分享吧?”

       他说道。

       说话间还看了看杨夫人。

       杨信看了看夫人……

       “是玉米,咱们自己的育种,在山区旱田种,亩产超过六十斤,而且是与麦子轮种的,后者同样也收了差不多四五斗,两样加起来让山区旱田做到了两熟,而且亩产接近一石。

       但咱们的是自己育种,育种田就那么几块,治的种子自己都不够用的。

       再说种在山区只是试验而已。

       咱们自己在这周围旱田种的玉米一样能到一百二十斤,加上一季是麦子还是超过两石,还没施这种肥,施了肥之后恐怕能过两百斤,既然这样当然先种咱们自己的。就算咱们给别人种子,他们拿回去种在那些薄地也是浪费,一年就收那么点,还不如咱们这里种了卖到京城,更何况陈于阶那里也想种,还等着咱们给他供应种子呢。”

       杨夫人说道。

       这也不无道理,不过主要是杨夫人不愿意自家东西便宜别人。

       玉米也是好东西。

       其实杨家这些垦荒地产的无论大米还是玉米,甚至就是麦子和地瓜都是直接供应京城的,就连皇宫里也是吃这里的粮食,包括玉米,这个同样也是供应皇宫的。

       玉米粥也很受欢迎。

       更何况陈于阶,曹文诏都已经提出在他们那里种这个。

       虽然这个产量不如高粱。

       可高粱真没什么人爱吃,也就是糊弄那些蒙古牧民,但现在蒙古牧民也不爱吃,玉米就不一样了,这个就符合正常口味了。

       “那就不给他们这里的种子,我们杨家派人去各地设立治种站,先从各地卫所开始,每个所一个治种站,由我们杨家在当地治种,种子优先供应这些军户。”

       杨信说道。

       这样就可以了。

       这样就可以在北方大范围推广两熟制了,这时候也就是那些水浇地能够做到两熟,也有两年三熟,但加上玉米,当然,同时肯定顺便一起推广地瓜,加上这两样,就完全可以做到稳定的两熟。这时候玉米在普通旱田粗放种植产量的确很低,六十斤是个很标准数字,实际上真正大规模普及肯定还会更低。

       这不夸张,清末玉米都有亩产三十斤的。

       三十斤也可以。

       三十斤也是北方很多下田一年的产量。

       两三斗的田并不稀罕。

       话说北方农业的确悲剧,南北完全就像两个世界,南方哪怕下田通常也得北方上田亩产,南方中田那得是北方上上田的。但玉米和地瓜却能通过一年两熟让这些北方下田的亩产,达到中田的水平甚至还要略微超出,这就让那些旱田区的农民,真正能够靠种粮不至于饿死了。

       当然,还得看地主的节操。
新书推荐: 采阴成仙苍穹仙主遇到你幸福刚刚好一起混过的日子开元网配之天声一对盛唐不遗憾天下寻妖小丑游戏重生后我带领部落称霸大陆斗破之魂族帝师玄明大魔神崩坏3里的莫名人无敌微信系统洪荒,开局成为太乙真人穿越仙侠世界英雄无敌之我能三连合成逍遥寞劲气凌厉超神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