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轰!”

       “轰!”

       神京城开国百年来,莫说三万兵马的阅阵。

       纵然十万级大军阵阅军,都不下十次之多。

       上了年纪的都中老人,应该都有幸目睹过这种大阵仗的阅军。

       然而,从未有过哪次,如同此刻这般震撼。

       步履如山!

       仅仅踩踏的脚步声,就犹如千军万马奔腾,地动山摇,气冲云霄!

       这分明只有三万兵马啊,而其阵势,竟胜十万雄兵!

       黄沙军团,真的已经强悍至斯吗?

       莫说普通百姓,纵然隆正皇帝并满朝文武,都为这等声势所掠。

       尤其是隆正帝。

       他并非深宫中养出的帝王,不说其他,只铁网山一夜,他就见识到了极惨烈的战阵厮杀。

       可是,纵然最强悍的蓝田锐士,也没这等悍然威压之势。

       隆正帝余光还瞥到,郊迎队伍前方,太常寺为郊迎祭礼准备的四头白象,此刻都为大军的肃煞之气所惊,有些不安的挪动后退起来。

       害得养象人连连安抚。

       “陛下……”

       就在隆正帝面色阴晴不定,心中惊怒不已时,苏培盛悄然在其身后唤了声。

       隆正帝并未回头,有些不耐烦的低声喝道:“何事?”

       他正怒,为何没有人告诉他,黄沙军团竟强悍至斯!

       苏培盛不动声色小声道:“赵师道有密折递上。”

       说是密折,其实也就是一张尺许长的纸条。

       隆正帝闻言,垂头一看,只见一纸条出现在手中,上有八个非笔墨写出的字:

       鞋底钉皮,宁侯手段。

       隆正帝见之,先是眉头一拧,不解其意。

       这句没来由的话,是什么意思?

       可待再一想,却猛地反应了过来。

       凝重的脸色变得古怪起来……

       赵师道是在告诉他,黄沙大军之所以能踩踏出这等惊天声势,是因为士卒的鞋底下,都钉了一层皮子?

       而且,这还是贾环的主意……

       隆正帝忽然记起,当初贾环请自己去阅他那一千名五城兵马司的孬兵时,好像也踩踏出了极了得的声势,颇为震撼。

       不过当初只顾着和那个混帐东西生气,忘了问这一事。

       如今看来,竟是做了手脚……

       真要是如此造出的声势,那也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能为。

       就是在脚底板钉层皮子,然后再走齐整一些?

       果然是上不得台面的混帐,整日里就会捣鼓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装神弄鬼。

       可笑那些魑魅魍魉见不得人的东西,还想暗中离间,却不知这混帐,全部心思都在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奇淫巧技上。

       做生意靠这些,连打仗都没正经打过,搞三搞四。

       想通此关节后,隆正帝心头巨石落地,忍不住又好气又好笑。

       鞋底钉皮,倒是那家伙的做派……

       不过,再看看对面的大军。

       纵然是耍了把戏,可那三万人齐齐踩踏而不乱,也算得上是强军了。

       隆正帝细眸微眯……

       若是在国难当头,外族入侵时,朝廷军队自然是越强越好。

       可逢此太平时节,一方军头若是太强,就未必是福了。

       哪怕秦梁没有异心,然而,也会因为太过强横的势力,破坏了朝中格局的平衡。

       还好,还好,他并不是强到无法抑制……

       如今看来,待安顿完局势后,拆分黄沙军团所属的二十万大军一事,刻不容缓。

       “呼……”

       拿定主意,暗自呼出一口气之余,回过神,隆正帝感觉到背后一阵湿冷,竟是生生出了层冷汗。

       细眸不由的扫向了不远处,站于勋贵首位木头人一样的那个少年。

       见他头戴紫金冠,身着斗牛服,脚踩缕金靴,一副好卖相衬托下,好似一无害乖巧的富贵子弟模样。

       隆正帝不禁冷哼一声,心中咬牙道:混帐东西,倒会装像!

       唬的满朝皆惊,这会儿子倒和老实人一样……

       转而又想:却不知他是如何与秦梁联系上的,黑冰台将整条公侯街都盯紧,黄沙大军那边也有人看着,竟没发现丝毫两人勾连的蛛丝马迹。

       隆正帝眼神骤然转冷,原本对贾环打压,不让他出头有些松动的心,又坚实了起来。

       至少五年,甚至十年内,不准贾环再公开露面。

       好生在家里享乐受用吧……

       ……

       若是让贾环知道隆正帝的心声,都不知该说什么好……

       训练出这个阵仗,其实只是为了让黄沙军团能够捞到更大的威望,好在即将到来的分拆过程中,多从朝廷手里获得一些补偿罢了。

       何曾考虑过别人的感受。

       至于私秘勾连……

       这等军阵步伐之事,早在回京前,他就同秦梁提过。

       说实话,秦梁并不以为然。

       这等单纯而严苛的齐步走,对于军阵的用处其实并不大。

       只是看起来有些唬人罢了。

       贾环本来还不以为然,若只唬人后世还操练这些做什么?

       后来却又想明白了,冷兵器时代,和火器时代,完全是两个概念。

       后者训练成一致,可以做到排枪毙敌。

       但是前者,一旦厮杀起来,还讲究步伐一致,就有些扯淡了。

       当然,想明白后,贾环还是劝说秦梁接受这个意见。

       因为视觉和听觉效果好啊!

       哪怕不用正步走,只是齐步走,三万大军齐步轰踏出来的声势,都能震撼山岳。

       这对提高黄沙军团的声望有益处,秦梁也就答应了下来,这才有了今日这一幕。

       贾环自然不知,这等事,却让隆正帝的猜疑之心,更重了三分。

       不过,就算知道,他也不在乎……

       知道真相的毕竟是少数,除却隆正帝和军方几个知道内情的巨头外,其他人,尤其是宗室和文官,无不为黄沙军团的惊天气势所震撼。

       要知道,大军尚在数千步外,众人只能看到整齐划一的军阵,连最前面士卒的面庞都看不清。

       可这么遥远的距离,众人依旧能感受到脚下大地的颤抖。

       都中百姓,更是激动不已,又都深信不疑。

       若非如此强军,又怎能覆灭准格尔,又怎能驱逐厄罗斯贼军,收复这万里山河?

       当一个身着金黄色莽龙袍的少年,从观阵队伍中走出,迎上秦梁大军,亲自为秦梁牵马引路时,整个场面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皇子,不,应该是太子牵马,真真是了不得!

       “大秦万胜!”

       “大秦万胜!”

       都中数十万百姓激动的无以复加,举手狂呼。

       一时间,声动四野。

       待到那位皇子将秦梁战马牵到距离黄台百丈外时,秦梁翻身下马。

       军礼参拜后,蕴含强劲内劲的声音,让每个人都听得见:

       “臣秦梁,奉吾皇旨意,出征西域,收复故土。

       今日,西域之山河土木,尽归皇秦。

       愿天佑大秦,吾皇万岁!”

       “天佑大秦,吾皇万岁!”

       “天佑大秦,吾皇万岁!”

       秦梁声音落,三万黄沙大军,齐齐下拜,声震天地。

       都中百姓紧随其后,也一起跪拜喊道:

       “天佑大秦,吾皇万岁!”

       “天佑大秦,吾皇万岁!”

       这一刻,隆正帝一张素日来阴沉的脸,涨的通红。

       细眸中满是激动。

       对他而言,天下万民诚心呐喊出的“天佑大秦,吾皇万岁”,比旬日大朝时,百官口不对心、有气无力喊出的“吾皇万岁”,要动听一万倍!

       这,才是他的天下万民!

       感觉到身后苏培盛小声的提醒,隆正帝收敛了下心神,压住心中的激动,重复帝王本色,他率领宗室王公,文武百官,大步向前。

       行至秦梁身前,隆正帝亲手将秦梁扶起,亦用蕴着内劲的声音,使得皇音传四方,高声道:“谁能横刀立马,唯朕秦大将军!”

       “轰!”

       此等对将军的至高赞扬,让所有人都振奋到颤栗,齐齐嘶吼道:

       “大将军万胜!”

       “大将军万胜!”

       “大将军万胜!”

       秦梁复跪地,面容亦微微动容,沉声道:“臣,谢吾皇隆恩!”

       所谓金口玉言,方才隆正帝那句褒赞,不是随口说的,而是在天下万民之前,是在封禅祭天台前所言。

       这句话,将会传诸四海,流芳百世。

       这句话,也将会随着隆正帝登坛祭天,而祷告苍天。

       这句话,将会成为武威侯秦家,世代之荣耀。

       秦梁再次被隆正帝亲手扶起,一时间,圣眷无两。

       “父皇,这是大将军从西域带回的西域水和西域土,敬献给父皇!”

       一旁,之前为秦梁牵马坠蹬的皇子,也跪地,举起双手上的两个碗口大的小包袱,高声笑道。

       “好!”

       “好!!”

       隆正帝颤着手接过那两个小包袱后,连道了两声好,然后忽然高高举起,大声道:“朕,以此西域之水土,告天下万民。

       汉唐故土,万里西域,今日复归秦!”

       “万岁!”

       “万岁!”

       “万岁!”

       所有秦人,但凡炎黄子孙,在这一刻,无不动容落泪,发自肺腑的疯狂呐喊着。

       无论是宗室王公,还是文武百官,亦或是天下万民。

       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祖宗故土的归属,看的比性命更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每个华夏百姓,都希望看到祖宗故土的完整统一。

       贾环亦激动不已,不过并没有到疯狂的地步。

       不是因为他血脉里流淌的非炎黄血,只是……在他心里,西域本就是秦土。

       他来这个世上之前,在前世,西域便一直是华夏之土,从未改变过。

       所以,稍微有些淡然。

       因为这份淡然,才能看清一些事。

       为秦梁牵马坠蹬的,并非外围百姓们以为的那样,是大秦太子。

       不是,不是赢历。

       而是皇五子,赢昼。

       在此收复西域之盛日,在此郊迎祭天之要时,出面的,并非东宫。

       这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信号。

       看着站在宗室里,面无表情的赢历,贾环有些不知该怎么想。

       即使在人群拥挤的情况下,赢历周围的宗室们,还是稍微的离远了些。

       让他周遭,形成了难得的一片空地。

       似是感到了贾环的目光,赢历原本低垂着眼帘的细眸,轻轻扫了过来,与贾环目光对视。

       淡漠,森冷,极度的冷静。

       这种目光,让贾环心里有些发寒。

       他甚至都没看出有一丝恨意和怨意。

       可这样,却更加让贾环心冷。

       看到是贾环,赢历似也有些意外。

       他细眸微眯了下,然后轻轻颔首,示意了下后,又垂下眼帘,木然而立。

       贾环面色微变,心中升起一股不妙。

       这时,苏培盛正宣读圣旨,宣布隆正帝对秦梁等人的赏赐。

       “晋武威侯、黄沙抚远大将军秦梁,为一等武威国公,颁丹书铁,归朝为大秦太尉……”

       “晋金城子、黄沙前将军王巩,为一等金城伯……”

       “晋天水男,黄沙右将军郑德,为尔等天水伯……”

       “晋……”

       一系列的封官加爵,为国朝近三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晋爵。

       原本就在勋贵一脉中,占了很大比重的黄沙系,自此,更将占据半壁江山。

       仅仅秦梁一人,所占势力,就能与牛继宗、温严正、施世纶甚至再加上长城军团所属一脉,势均力敌。

       看看牛继宗等人的脸色,就知道隆正帝这一步旗,走的有多高明……

       苏培盛宣告完旨意,黄沙大军自然又是一阵欢腾。

       秦梁等人谢恩之后,钦天监司官林延年满脸喜色上前,道:“启禀皇上,吉时已到,恭请皇上登坛祭天!”

       林延年这般高兴,是因为从黎民时分就呼啸大作的巨风,此时已经风平浪静了。

       万里碧空无云,秋日高悬。

       可不就是良辰吉日。

       这说明他这个钦天监司官挑的日子极好。

       隆正帝看他的眼神也不如刀割一般了,点点头后,隆正帝眼神扫了一圈,在东宫身上顿了顿,却又移开,落在忠怡亲王赢祥身上,道:“十三弟,随朕登坛。”

       “哗!”

       一片哗然。

       赢祥更是连忙拒绝,道:“皇上,这如何使得。”

       陪皇帝封禅祭天者,除了东宫太子,还能有何人?

       赢祥自然不敢,也不愿出这个风头。

       隆正帝却不容拒绝,上前拉着他的手,道:“可当朕手足心腹者,唯十三弟一人。”

       说罢,将西域水土交给赢祥,让他持着,一起往祭坛上一步一阶走去。

       这时,按照章程,除却礼乐声外,当由孔孟二家家主,并桐城四老,及所有太学和国子监学生,还有都中士子,一起诵读华彩文章,以祝盛世。

       万众瞩目下,孔继宗、孟言,并桐城四老,率领数千士子书生,站于祭坛之下正中。

       先齐拜上天。

       而后……

       孔继宗请出圣人孔子牌位,孟言清楚亚圣孟子牌位。

       再拜孔孟先圣。

       这……

       已经和预备的不同了。

       百官之首张廷玉眼神一怔,面色微变。

       而后,所有人,便听到桐城四老,以苍迈的声音高声道: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一刻,所有人霍然色变!

       九百九十九阶祭天坛,只行至了十余步的隆正帝,步伐凝住,缓缓转身。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数千太学及国子监和都中士子书生们,昂首挺胸,高声奉读道。

       这一刻,原本平息的大风,骤然再起。

       所有人,从心底深处,感到了一丝深入骨髓的寒意。

       待士子书生读完那篇名传千古的孟子言后,桐城四老之首顾千秋老人一步站出,老躯如苍松,傲视祭坛上,身子凝固住的隆正帝,苍迈之声再起: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不奉弑君谋母,倒行逆施之贼也!”

       随着顾千秋的话音落地,身后再传来数千士子激昂的读书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噗!”

       一缕殷红,缓缓从隆正帝口中流下……

       ……
新书推荐: 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锦衣长安不良之年少轻狂合喜被八零糙汉子偏宠,她娇软又旺夫四合院之巨鳄人生出售未来庶妻混世魔妃都市修仙之主宰归来网游之杀出地球杀剑倾城综艺大导演明星天王诸天女主改命师美食成神系统猎神匪军之龙腾四海漫威世界的术士重生香江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