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让你王爷当不成,你心里头可有怨恨?”朱元章澹澹道。
阿扎失里慌忙磕头,“外臣不敢,外臣只求安身立命,每日三餐果腹即可!”
老朱嗯了一声,随即道:“还算懂事,你再去跑一趟,把你手下的主要将领头人都叫过来。愿意过来的,跟着你一起给咱磕个头,说两句话,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不爱过来的……也就不用过来了,懂吗?”
“懂!懂啊!”
阿扎失里连忙磕头,谁知老朱又补了一句,“如果来的人太少,你也不用回来了。”
好家伙,连个百户都不好当啊!
阿扎失里连滚带爬,赶快退出去,朱元章给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这位皇帝陛下,当真不是一般恐怖!
老朱之所以让人敬畏,自然不只是威风凛凛,王霸之气十足那么简单。老朱手上,握着的是当世最强大的国家!
立国十一年的大明,已经有了庞然大物的气象。
从国土上讲,包括燕云在内的汉地几乎尽数恢复,堪称土地辽阔,山河壮美。
在人口上讲,由于政策得当,加上张希孟的努力,使得元末的乱世提前结束,人口损失大大降低,此刻的大明朝,户口已经逼近六千万,几乎达到了历史上洪武二十六年的水平。
广土巨族,本身就是庞大的压力。
而且大明这头巨兽,可一点也不温顺。
数年前,朱元章挥动大军,一个月时间,就拿下了辽东之地,横扫了沉阳等地的元军。
这些年来,大明奉行的措施向来是不打则已,一击必杀。
整个元廷势力,几乎被一扫而光,王保保已经退到了漠北。
对于漠南的蒙古诸部来说,选择并不多,要不就冒着饿死,冻死,累死,打死的风险,穿越沙漠,去投靠王保保,继续做大元朝的忠臣。要不就乖乖臣服在大明脚下,老老实实,不要有其他的想法,不然一旦大明天子,雷霆震怒,那可是要流血千里的!
蓝玉、朱文正、李文忠,这些将领,简直就跟一群天兵恶鬼相彷,反正在蒙古人的眼里,他们不是人就对了。
现在名将齐出,声势浩大,天子旨意,谁敢不从?
这一次只用了八天,阿扎失里,带着麾下塔宾帖木儿、海撒男答奚、脱鲁忽察尔,一共四个人,飞奔而至。
上一次限期十天,晚了两天,就从千户变成了百户,这一次他们干脆不睡觉了,不眠不休,赶了过来。
“外臣拜见陛下!”
老朱看了看风尘仆仆的几个人,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一次还不错,咱必须赏罚得当……来人,把烤羊抬上来。”
不多时,有人抬着一只烤的金灿灿,油汪汪的烤全羊,到了大殿中间。
老朱笑道:“这是咱大明的做法,虽然都是烤羊肉,但香料不同,味道也不免有些差别……你们不妨尝尝,到底是哪一种更合胃口?”
这几个人慌忙拜谢,他们到了烤全羊的前面,犹豫了半晌,到底还是阿扎失里,毕竟是做过辽王的人,他先割了一块,放在嘴里。
“好吃,自然是大明的更好吃!”
剩下的三个人也都跟他学,一起夸奖好吃。
朱元章看在眼里,呵呵一笑,“既然你们愿意吃大明的这碗饭,咱就不能亏待你们……那个阿扎……”
“是阿扎失里!”阿扎失里急忙提醒老朱。
朱元章一点头,“对,你现在是百户,咱也不给你升官了,带着你的麾下,给咱杀进高丽。还有,剩下的三个,挂总旗衔,你们都听蓝玉的调遣。立了战功,得胜归来,咱在给你们升官!”
四个人一听,慌忙拜倒,感激涕零。
朱皇帝说话向来算数,而且此刻杀入高丽,那不就是抢人发财吗,还有什么好说的!
回来还能升官,简直皇恩浩荡了。
阿扎失里回头,统兵一万,其他三个,也搜罗了一堆兵马,总数达到了三万人,按照老朱旨意,全都到蓝玉麾下,听从号令。
接着这帮东西的蓝玉,丝毫不觉得奇怪。
“李文忠,你知道陛下怎么把这帮人给我了?”
李文忠翻了翻眼皮,没有搭理他。
蓝玉自顾自道:“那是因为陛下知人善任,很清楚我的能耐,只有把这些人交给我,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除了我之外,别人根本不行。”
李文忠用力点头,“你说这话,我绝对不驳你……你多缺德啊!跟你比,我们都太老实了!”
蓝玉气哼哼的,怒骂道:“你们那是迂腐!愚不可及!我问你们,现在高丽当真就要跟咱们死战到底吗?”
李文忠下意识摇头,“自然不是,他们还是愿意对倭寇用兵的,只是先前希望咱们除掉辛旽这伙人。”
蓝玉点头,“那你说我多了这支人马,要怎么逼迫高丽上钩?”
“那,那就是用兵呗!派他们抢掠各地,把高丽打疼,打怕,他们就听话了。”
蓝玉撇嘴道:“李文忠啊,你儿子都那么大了,本事还是一点没进展啊!太没有脑筋了。罢了,让你开开眼界吧!纵兵抢掠自然是没错,但是却不能以咱们的名义去抢劫。”
李文忠一怔,“难道用蒙古?女真?”
这回蓝玉是真的忍不住了,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出来了。
“自然是用辛旽部下的名义!”
此言一出,刹那间李文忠也愣住了。
足足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明白过来,好一条毒计!
蓝玉这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学的,大缺大德都不足以形容他了。
其实高丽之所以忌惮辛旽,就是怕他们主张的那一套,蔓延整个高丽,那样一来,他们的家族就被连根拔除,什么都不剩了。
所以呢,他们想着除掉辛旽。
可咱们换个思路,如果辛旽部下肆意抢掠,大肆杀戮,一点王者气象都没有,成了一群活土匪,那样一来,人心尽失,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蓝玉算是把逆向思维用到了极致。
顺便还能抢掠一些人丁军费……而且就算高丽那帮人发现了,多半也不会戳穿的,甚至没准还会故意损失更多,送得更狠。
反正倒霉的都是高丽百姓,官老爷的家业,不但毫发无损,没准还能发扬光大。
简直是秦始皇开家宴……多赢啊!
这些小国的情况,属实被蓝玉玩明白了。
挥手之间,解决了漠南蒙古诸部,老朱只觉得毫无压力可言,要是连这帮东西都摆不平,还怎么当大明的皇帝?
老朱此来,除了要参观高粱河战神的驴车狂奔凋像之外,再有就是看看北平大学堂,看看开平城的毛纺工厂。
没错,此刻的老朱,就在前往上都开平城。
马皇后亲自跟随,严格说起来,她比朱元章还要好奇。
同行的自然也有朱棣和张希孟,朱棣没跟他爹妈坐在一驾马车,而是挤在了张希孟的车里。
“先生,我敢说父皇和母后他们看到工厂的情况,保证会目瞪口呆,大开眼界的。”
张希孟倒是不怀疑,“燕王,我现在琢磨着,让陛下和皇后从后面进去,受到的震撼大,还是从前面更大呢?”
朱棣一怔,片刻之后,才明白张希孟的意思。
后面进去,那就是织工的住处,还有食堂……这些日子,北平吸纳了不少高丽人,另外还有成千上万的犯人,三姑六婆什么的。
他们算是织工的主力,吃穿花用,是个什么情况,用不着多说了。
牛棚跟他们的住处一比,都算干净整洁。马的草料都比他们吃得好。
面对这么一群骡马跪族,绝对能让老朱和马皇后大开眼界的。
一想到这里,朱棣连忙摇头,“不行,绝对不行。我挨几下板子,屁股开花是小事。可要是父皇母后,随便天恩一开,不许我这么干了,咱们的作坊就没有什么优势了!总而言之,我可以挨打,可以没命,就是不能赔钱!”
张希孟点了点头,“果然好觉悟!我算是没看错人!”
他们一行到达了开平城。
原本的开平城就不高大,里面的建筑也不多,主要还是帐篷。
等大明光复了此处,就在这边建造了收购羊毛的商栈,后来又建立了毛纺工厂。
可以说整座城市,都是围绕着工厂建的。
朱元章和马皇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庞大的厂区,密集的建筑,堪称恢弘。而在建筑之中,成排的织机,更是一眼望不到头。
处理好的羊毛送进去,一台织机,能够同时织出六十四根羊毛线……看起来就跟流水似的,哗哗的就出来了。
马皇后看在眼里,都不免心惊肉跳。
“陛下,你瞧啊!这可比老式织机强多了。”
朱元章也连连点头,一个人顶几十个人用,这是多大的进步,自然不消多说。老朱看了一阵子,又好奇道:“对了,织出来的呢绒怎么样?让咱们瞧瞧!”
很快有人就送来了样品,是用红木盒子盛着,送到了朱元章和马皇后面前。
这东西并不陌生,前面朱棣给朱标送过,还引起了争论。朱标强力推行,给学生都配上了呢绒衣物。
此刻马皇后拿在手里,看了又看,突然笑道:“陛下,我给你做件衣服怎么样?”
老朱怔了一下,咧了咧嘴。
马皇后又道:“陛下不喜欢?”
“喜欢!妹子做的,咱怎么不喜欢!”
马皇后微微一笑,“朱棣啊,我瞧着这点作坊怕是不够了,接下来朝臣将士,都要人手一套了,你好好算算,能赚多少钱?”
马皇后和朱元章并没有去参观毛纺工厂的后面,这两口子很默契地夸奖了朱棣一遍,然后就去开平城我的行营下榻。
孔雀开屏很好看,但是却没有必要从后面往前看。
当爹妈的,拆台自己儿子很好玩吗?
不但不能拆,还要使劲儿捧着。
马皇后坐在帐篷里,就拿过来一块呢绒,研究起来。渐渐的马皇后发现了这种料子的优势。
呢绒柔软厚实,不容易褶皱,又十分保暖。
这东西放在黄河以南,尤其是江南地方,只要一件,就足以过冬了。论起价钱,肯定比皮裘便宜,至于跟棉衣比,还不好说,毕竟现在上好的棉布,棉花,也一点不便宜。
前面反对呢绒,主要是觉得做出来的衣服,没有长袖飘扬,焕然若仙人的潇洒感。
有点不符合中国传统,很多文人都非常鄙夷。
但是换个角度看,这东西厚实挺拔,却是能做出肩宽背厚,威武雄壮的感觉,非常适合赳赳武夫的豪迈气象。
大明不是要一扫颓唐吗?
不是要重开乾坤吗?
如何跟前朝区别?
如何体现大明气象?
……
要不怎么说呢,马皇后堪称女中丈夫,这眼界就是厉害,她要是男儿身,早就没朱元章什么事了。
马皇后思索再三,决定花点功夫,亲手设计一件,前后用了三天时间,每天马皇后都只睡两个时辰,熬得眼睛都红了。
把朱元章看得心疼坏了,“妹子,咱不着急穿,可别把你累着了。”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你当是给你做的?不过是借着你,试试我的想法。”说着话,马皇后取出了一件呢绒披风,冲着老朱招招手。
“来,穿上吧!”
朱元章当真是死的心都有了,他一个皇帝陛下,九五至尊,却要替媳妇验证奇装异服,这不是让人贻笑大方吗?
要不让张希孟来算了,他不怕丢人。
很可惜,张希孟早就躲得远远的,他才不会自投罗网呢!
没法子,朱元章只能硬着头皮,披上了这件呢绒披风。
等老朱披上之后,却发现这东西不错啊!
沉甸甸的,十分保暖,而且没有任何皱褶。
由于份量足够,垂性也挺好的。
朱元章看了半晌,突然低呼道:“快,快拿把刀子过来!”
一刹那,他就感觉到了一双杀死人的目光?
怎么回事?
嫌我做的不好?要给砍了?
朱元章连忙解释,“不是那个意思……妹子,你,你看,这个料子这么厚,如果是骑马的时候,面对射来的弓箭,能不能阻挡一下?”
马皇后怔了怔,随即怒道:“你愿意试,随便拿点料子就是了,你拿我给你做的试干什么?我这一片心,全都白使了!”
老朱一拍脑门,“妹子不要生气,是咱疏忽了,咱有错。等咱验证之后,回头再来请罪。”
朱元章连忙落荒而逃,赶快去了校场,这下子张希孟和朱棣都跑不了了,只能陪着老朱一起,验证呢绒的效果。
首先,这东西的保暖效果,自不必说,穿在身上,笔挺威武,也非常对武夫的脾气。
接下来就是能不能扛得住弓箭射击。
朱元章找来一头猪,裹上了呢绒,吊在百步之外,另外再有一头,没有任何防护的。
然后就找来将士,直接射箭,上演百步穿猪!
其实张希孟看着都好笑,老朱啊,你的脑子是真的不好使了,多裹了一层皮,怎么也比没裹强啊,这还用试吗?
这一次却是张希孟湖涂了。
老朱在反复射死了十几头猪之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甚至可以说是欣慰的。
“朱棣,父皇一直没教你什么玩意,听说你又是跟张先生学,又是跟蓝玉学……今天咱教一样东西给你。那就是有什么条件,就打什么仗!”
朱棣连忙洗耳恭听,老爹的兵法,那可非同凡响。
朱元章顿了顿,突然笑了,“咱想起来,当初张士诚起兵,只有竹竿,没有兵器。他把鲫鱼绑在竹竿上,晚上去偷袭元军,鱼鳞泛着寒光,愣是吓得元军不敢动手,直接撒腿就跑!”
朱棣大惊失色,还有这么离谱的事情?他下意识看张希孟,先生,不是父皇编的吧?
张希孟点了点头,“这个故事流传的确很广,罗贯中也说有这么回事。不过张士诚却抵死不认。”
朱元章哼了一声,“咱管他认不认,咱说有就有!”
这位不讲理的劲儿又上来了,“咱告诉你这事,是想说就算手里只有根竿子,该打的时候,也要玩命!现在北平的条件好了,能用的东西多了,你就要想着,怎么更有效用兵,花钱少,成效好,还能所向披靡,横勇无敌!”
朱棣连连点头,您老说得都对,但是到底要怎么做?
朱元章大笑两声,“过去咱们骑兵少,骑术也不行。所以咱们都是重甲精骑,才能跟蒙古人拼。现在元军退到了草原,铁器缺的厉害。咱们面前的战场却要辽阔许多,重骑虽然厉害,但是想追上蒙古骑兵,却是不容易了,几次交战,都让王保保跑了,就是这个道理。”
朱元章拿着沾满了猪血的呢绒笑道:“老四,你看看这东西,很厚,也很结实,箭失射上来,会有损坏,但还不算严重……如果咱们在呢绒披风里面,衬上铁片,或者牛皮什么的。平时可以保暖,到了战时,和蒙古散骑遭遇,又能防护他们的箭失。最重要这东西轻便灵活,不占份量。咱们要是准备一支三五万人的精锐轻骑,跟王保保撞上,他还怎么逃出咱们的手掌心?”
不愧是你!
老朱,真有你的!
别人拿到呢绒,想的是怎么发财,到了老朱这里,首先考虑的依旧是战事。
不过仔细思量,老朱讲的确实有道理。
发展到了今天,明军那种传统的重骑兵,浑身铠甲,包裹和粽子差不多的,确实已经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了。
倒不是说他们不厉害,重骑兵依旧是战争之王,可问题是沉重的装甲,让骑兵速度大减。
蒙古人也不是傻子,明知山有虎,那就别去明知山啊!
面对明军的重骑,人家只管放鸽子就是了。
等到你疲惫了,人家再回来打你。
日后朱棣五征蒙古,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数十万明军,在茫茫草原,疯狂追击,但是却总也抓不到对方的主力。
虽说这种犁庭扫穴,也极大耗损了蒙古人的力量,但是明军的收获到底不够丰富。
而今天的老朱,一针见血,指出要组建轻骑,以速度对速度!
这个提议连张希孟都动心了。
“主公高见啊!”
老朱微微哼了一声,心说不拿出点东西,你们早就不把咱当成皇帝尊重了!
“老四,你怎么看?”
朱棣眼珠转了转,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哭得老朱都莫名其妙。
“咳咳!朱棣,不许放肆!”
朱老四好容易收拾了悲伤,委屈巴巴道:“父皇都是为了孩儿,苦思冥想,拿出绝妙办法,让孩儿建功立业。只是孩儿无能,北平太穷了!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将士穷困潦倒,缺医少药。孩儿纵然有心遵照父皇教诲,也是力有未逮,所以孩儿才痛哭,孩儿不孝啊!”
朱棣说到了最后,更是一把抱住了老朱的双腿,鼻涕一把泪一把。
两个字:打钱!
张希孟下意识向后退了退,幸好没有传出去,不然有这么个徒弟,自己的老脸往哪放?
“主公,燕王纯孝,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要不咱们容后再议?”
老朱哼了一声,突然大笑起来,“张先生,你以为咱也是小气的人吗?”
张希孟怔了下,难道不是吗?
“这钱是不该花的时候,坚决不花,到了该花的时候,也,也要斟酌着花!要花在刀刃上,不能乱来!”
朱元章果然斟酌了一会儿,在张希孟看来,他完全是心疼钱,不愿意掏腰包。
好半晌之后,老朱才咬着牙道:“呢绒衣料,确实非常重要!绝不能吝啬,不能吝啬!所有文臣,从九品以上,每人赐呢绒大衣一件。所有百户以上武将,赐呢绒披风一件。宫中宿卫,大汉将军,着红色呢绒披风,内衬飞鱼服。”
老朱连着发话,张希孟听得大惊失色,朱元章这是真的大出血了,光是订购这些大衣,披风,就不是个小数目。
往后锦衣卫的招牌,就不光是飞鱼服和绣春刀了,还要加一件呢绒披风!
而且老朱还没有罢休,“再有所有学堂,自小学以上,由朝廷统一采购衣料,制作呢绒短衣一件。大学毕业的诸生,优秀者,赐大红呢绒外衣一件!”
老朱又道:“以上所有衣物,尽数从开平毛纺工厂采购……怎么样,老四还有什么说的?”
没等朱棣开口,张希孟连忙拦住,“主公,采购呢绒衣料即可,万万不能指定作坊!”
朱元章一怔,反问道:“除了老四的,还有别人的作坊不成?”
张希孟道:“主公订单出来,很快就有了。燕王已经抢占了先机,如果指定这家作坊,到时候产出的呢绒质量不好,主公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老朱深吸口气,突然对朱棣道:“咱是要给你的,可张先生不让,如之奈何?”
朱棣这回也顾不上哭了,咧嘴大笑道:“父皇恩典,孩儿感激涕零。先生所虑也是为了北平好。别人开毛纺作坊,有了产出,不还是要给北平纳税吗!孩儿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