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祇园的杠把子,紫阳所凭恃之物,自然不只有倾国倾城的美貌。

       艺伎不比游女。

       游女是卖身的,所以她们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倒也够了。

       那些***的人,压根儿就不在乎他们身下的游女的性格如何、懂得什么才艺,只要够美、够骚、够得劲儿就行了。

       而艺伎却不是这般。

       靠卖艺为生的艺伎,光有颜值可不够。

       所以,江户时代的艺伎与现代的偶像,真的很相似。

       对于这两项职业而言,一张漂亮的脸蛋或许能换来一时的火热人气,可要让客人们心甘情愿地长期为你花钱,优秀的内在是必不可少的。

       艺伎有四大基本功:唱歌、舞蹈、弹琴、聊天。

       这里的“聊天”,指的是能与客人愉快地谈天说地,可以自然地接下各种话茬,不会冷场的能力。

       紫阳之所以能成为公认的“祇园第一艺伎”,便是因为她除了拥有沉鱼落雁的绝色容颜之外,还将这四大基本功,甚至是穿衣的品味,都做到了业内的最顶尖水平。

       百花屋的艺伎们当下正练习的歌曲,乃是最近很流行的歌谣:《樱花》。

       遍观练习现场……虽不可说是一塌糊涂,但也能说是乱七八糟。

       这儿的人走了调,那儿的人没能拿捏好音准,还有的人既走了调,又没能拿捏好音准。

       这样混乱的场面,倒也无可厚非。

       多人的演奏,绝大多数人还不熟悉乐曲的情况下,本就是很容易产生混乱的。

       便在一片狼藉的这个时候,袅袅的琴音忽地自房间的角落处响起。

       经常聆听音乐的人都知道:顶级演奏家所演奏出来的音乐,具备一种特殊的魔力。

       不论听众们是正闲还是正忙,在听见出自大师之手的乐声的那一瞬间,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吸走注意力。

       在这片混乱得宛如车祸现场的“齐奏”当中,这道明晰优美的琴音甫一出现,便像是鸡窝里突然出现一只鹤、鳕鱼群里冷不丁的出现一头海豹。

       双方的差距之大,堪称降维打击。

       在这位乐手面前,其他人全都矮了一头。

       她的琴音稳稳地带着全场的曲调在走,原本混乱无序的演奏现场慢慢变得稳定下来。

       渐渐的,在座的游女们全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直勾勾地望向这位使全场氛围发生骤变的演奏者——怀抱三味线、正在全心全意地拨弄琴弦的紫阳。

       房间内外,除了紫阳的琴声之外,再无别的声响。

       紫阳的右手灵动地翻弄拨片,至于左手的纤纤玉指则沿着琴颈上下游走。

       在她的精妙技艺下,曲调的“序破离”拿捏得极为精准,时而急促如激瀑,时而舒缓如涓流。

       【注·序破离:从室町时代(1336-1573)开始,雅乐、能乐等日本传统音乐艺术中代代相传的传统术语。表现的是速度的阶级以及缓急变化。】

       现在是私底下,而非工作时间,包括紫阳在内的诸位艺伎,自然不会身着穿脱起来格外麻烦的振袖,也不会往头上插戴繁杂的发饰。

       只见紫阳身穿绣有绣球花的、不论是款式还是布料都很普通的浅绿色和服。

       乌亮的黑发没有挽成任何发式,就这样自然地垂落而下,遮住光洁如玉的额头,触及腰间。

       穿扮虽与“艺伎形态”截然不同,但那娇弱柔软的身子、充满生命力的雪白肌肤却依旧充满魅力。

       倒不如说,这身朴素的扮相别有一番风韵。

       刻下的紫阳,像极了阳光开朗、亲切可人的邻家少女。

       犹如“黑长直”、“楚楚动人”、“清纯可人”等这类词汇的具体形象。

       在弹奏完《樱花》的前奏后,紫阳轻启朱唇:

       ~~“樱花呀樱花,三月的天空下,我所能看到的范围内,那是霞,还是云?”~~

       紫阳一点儿也不费劲地唱着。

       在三味线的伴奏下,美妙的歌声从她那小巧玲珑的嘴里不断地倾吐出来。

       这是怎样的歌声呢?

       既像是山间的泉水叮咚,也像是春日的黄鹂婉转。

       那美妙的歌声,宛如一条条柔顺的丝带,在现场众人的耳畔缭绕、回转、摇曳。

       当真是诗魔白居易的千古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最佳注解,叫人陶醉,让人销魂。

       不仅如此,紫阳抚琴的动作还极为优雅。

       每一次翻动拨片、每一次按压琴弦、每一个举动,无不透出典雅、端娴的气质。

       观看紫阳的演奏,视觉及听觉全都能得到顶级的享受。

       须臾,曲终,歌停。

       最后一段音符盘旋在上空,久久未散。

       所谓的“余音绕梁”,不外如是。

       随着紫阳的演奏结束,房间内外先是陷入死一般的寂静,落针可闻。

       大约3秒钟后,轰然响起的欢呼声、叫好声,几欲掀飞天花板。

       “好厉害!好厉害呀!”

       “紫阳小姐,您唱得太好了!”

       “紫阳小姐,您的歌声实在是太美了!”

       ……

       为人随和,从不摆架子,再加上很热衷于提携后辈,当身边有人遇上困难时,她是真敢上——前阵子的萨摩人闹事,便是紫阳性格的一大体现。

       出于上述的这种种理由,紫阳在祇园里的风评,向来相当不错的。

       在她所任职的这间百花屋里,她更是一直享有着极高的人气,深受前后辈的信赖、拥戴。

       这时,某人抱着三味线,拥到紫阳的面前。

       “紫阳小姐,可以教教我怎么弹奏《樱花》吗?有个段落我怎么也弄不明白!”

       面对他人的求教,紫阳的回应只有一个——

       “好呀,你们若有什么不懂的,就尽管来问我吧!”

       笑涡在她的腮边忽闪着,像极了绽开的云霞。

       其言辞里所透露出的谦虚、柔和,丝毫不像是在逢场作戏。

       即使是讨厌、嫉妒紫阳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女人实在是太完美了!

       长得美、才艺佳、性格好……完美得使人有一种不现实感。

       人世间真的存在这种完美无瑕的女人吗?

       有人起了个头后,其余游女纷纷捧着各自的乐器,向紫阳求教。

       能否演奏完乐曲,直接关系到她们的前程,由不得她们不上心。

       转睫间,紫阳的身周“砌”起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

       对此,紫阳倒也没有显露出任何的不耐烦,悉心且耐心地一一予以教导。

       冷不丁的,坐在其身旁的某人,伸手指了指她的左脸蛋。

       “哎呀,紫阳小姐,你的脸上沾有脏东西。”

       紫阳闻言,一边向对方致谢,一边下意识地伸手探怀,摸出一只崭新、漂亮的精致银镜。

       某个眼尖的人,顿时发出惊呼。

       “咦?紫阳小姐,您换镜子了?”

       紫阳换镜子了——这则消息甫一传出,顿时将周围人的目光都给吸引了过来。

       在瞅见这面银镜后,全场顿时骚动起来。

       “呀!这是用蒂阿满特做的镜子!”

       【注·蒂阿满特:荷兰语“钻石”,江户时代一般指玻璃制品。】

       当前,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西方诸国若想前往亚洲,要么横渡太平洋,要么就只能绕非洲的好望角。

       前者也好,后者也罢,都得远渡重洋,路程何止万里。

       镜子本就是易碎品,难以运输、保存。

       往日本运一趟银镜,若是运气不好的话,一船镜子能碎掉半船。

       因此,西洋商人极少往日本运送银镜。

       在此基础上,经过尊攘志士们不遗余力的折腾,出产自西洋的洋货而今是彻底进不来京畿了。

       就这样,京畿……不,在整个日本,银镜仍是一个格外稀罕的物事,绝大部分人甚至连见都没有见过银镜。

       遍观全京都上下,能用上银镜的人,也就只有像紫阳这样的能人了,其数量之稀少,怕是用两只手就能数过来。

       在座的艺伎们用惯了铜镜,对银镜并无具体的概念。

       只知道这是一种很漂亮、清晰度很高、同时又死贵死贵的镜子。

       因此,紫阳手里的这面银镜,使她们感到极大的震撼。

       其外观和清晰度,都甩了铜镜不知多少条街,甚至比紫阳此前所用的镜子都要清晰不少。

       在瞧见这面银镜的时候……不夸张的说,她们还是第一次那么明晰地看清自己的脸蛋。

       “紫阳小姐,可以让我们仔细地看看这面镜子吗?”

       紫阳轻轻点头,大方地出借给她们。

       艺伎们争相借来,观看镜中的既熟悉又陌生的脸蛋。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银镜啊……果然很清楚!”

       “哎呀,讨厌!仔细一看,我的眼角开始长细纹了!”

       “咦?这么一看,我的左脸好像更好看一点。”

       “唔……我现在才发现,我眼睛里的红血丝好多啊……”

       “我的头发好暗沉啊,一点儿光泽都没有……”

       ……

       便在众人兴致勃勃地品鉴镜中的自己的这档儿,某人扭过头来,一脸好奇地向紫阳问道:

       “紫阳小姐,您是从哪儿买来的这么漂亮的镜子?一定很贵吧?”

       紫阳微微一笑,答道:

       “这是仁王大人赠送给我的镜子。这镜子倒也不难买来,壬生乡的新选商便有售卖哦!”

       紫阳的话音刚落,发问的那人便睁圆双目,忙不迭地追问道:

       “新选商会?是仁王最近新设的那间新选商会吗?”

       紫阳轻轻颔首:

       “没错!就是仁王大人最近新设的那间商会!”

       艺伎们面面相觑,她们都在彼此的脸上发现强烈的震愕。

       “仁王大人的商会原来是卖镜子的吗?”

       “我只知道仁王大人最近新开了一间商会,但是并不清楚它主要是卖什么商品。”

       “说实话,这确实是惊到我了,仁王大人的商会居然能够售卖这么漂亮的镜子……”

       紫阳的话音未断:

       “新选商会的镜子不仅很漂亮,而且还很便宜呢!”

       说到这,她笑嘻嘻地伸出两根手指。

       “这么漂亮的镜子,只需要20两金哦~~”

       “20两金?!”

       震耳欲聋的叫声……即使身处房外的走廊,也能清楚听见艺伎们的惊呼声。

       她们之所以要尖叫,并非是觉得这个价钱太高了,而是……20两金?这么便宜?!

       据她们所知,这种质量的银镜,起码能卖出3、40两金的高价!

       众人沉浸在震愕之中……紫阳适时地补上一句。

       “除了这种巴掌大的小镜子之外,还有卖那种等身的大镜子哦。”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

       ……

       ……

       最近这段时间,相当多的女性——上至6、70岁的老人,下到十来岁的少女——如潮水般涌入祇园,纷至沓来。

       其中亦包括不少男性。

       这些赶来祇园的男性,多为很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的人,以及靠脸吃饭的人,比如歌舞伎演员、某户人家的男宠。

       之所以会如此,理由倒也不复杂:他们听说包括紫阳在内的祇园艺伎们,集体换用一种既便宜又清晰的镜子。

       祇园和岛原乃京都的时尚风向标。

       某个当红的艺伎或游女变个发型、换身衣裳,都能引起无数女子的争相模仿,遑论是艺伎们的“大规模集体行动”呢?

       对于爱美的人来说,这么大的动静,怎能不前来查看情况呢?

       于是乎,当他们争先恐后地赶至祇园后,顿时发现:传言不假。

       举目望去,常能望见街上的艺伎们十分自然而然地从怀里或腰带中摸出一枚小巧、精致、清晰度惊人的镜子。

       “哇啊啊啊啊!”、“这是什么呀?!”、“这个是……我吗?这真的是我的脸吗?”……类似于此的尖叫声,传遍祇园的街头巷尾。

       每一个直面艺伎们手里的闪亮镜子的人,大多都会发出这样的叫声。

       ……

       ……

       文久三年(1863),3月27日——

       这一天,某家颇有影响力的瓦板商,刊登出了这么一条新闻:“仁王”橘青登所开设的新选商会,正在火热售卖清晰度惊人的银镜!

       具体来说,该条新闻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

       基本就是花式吹捧新选商会的银镜。

       什么“你从没见过的镜子”、什么“清晰度胜过铜镜百倍”,将其捧为东洋人的骄傲云云。

       同一时间,另一家同样有一定影响力的瓦板商,刊登出了另一条内容与之截然相反的新闻:新选商会所售卖的银镜,根本就是一坨狗屎。

       如此,两家报社……啊、不,两家瓦板商就这么隔空对喷起来。

       你说“新选商会牛逼”,我说“新选商会垃圾”。

       *******

       *******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

       天气好冷,豹豹不想起床!只想豹睡!(流泪豹豹头.jpg)快点回温吧!
新书推荐: 神图腾:兽妃天下狼群窈窕医女生化末日生存手册大小姐们的餐桌七零甜妻撩夫记全球农王拉着火车去修炼中华控卫位面祭坛重生之娱乐中华网游之疯狂NPC五零萌妻:南哥,太闷骚!苟到登仙,从四世轮回开始凉城客栈我在求生游戏玩心跳恶魔贤者燕起长风魂灵镯系统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