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刘伯温李善长二人离开后两人路上互相吹捧。

       李善长微笑着,嘴里说着似是吹捧的话语。

       “呵呵,恭喜伯温兄大获圣宠啊!”

       “看来,硕儒宋濂不过是生花妙笔,而刘先生却是巨笔如椽,当朝第一呀。”

       “在下何能啊。”刘伯温笑着摇头,李善长又在给他挖坑,这话里有毒,要是承认了,第一个得罪的就是宋濂,甚至其他文官。

       “全仰仗大帅点铁成金嘛。”

       刘伯温心知这话题不能多谈,连忙也扯出一个话题。

       “对了,刚才大帅进门之前,善长兄闭着眼睛说了三件事。”

       “国号,国都,即位诏书。”

       “大帅一进门,还真就商量了这三件事,好像是听见了善长兄的吩咐,哎,令人惭愧呀。”

       “善长兄闭着眼睛说出的话,伯温,睁眼都说不出。”

       李善长听完后,脸上的笑意渐消。

       “伯温兄啊,你不光是笔是当朝第一,你这张嘴呀,也是当朝无二。”

       “刁绝!”

       “呵呵……”

       “哈哈哈……”

       李善长似笑非笑,回的话也是似说了什么,又什么都没说。

       两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两人相视假笑中。

       刘伯温又道:

       “善长兄,这几天大帅把开国必备的事情,该说的都说了。”

       “可有一件事,却支字不提。”

       刘伯温心头灵光一闪,又想到了一件事,眸光幽暗了一瞬。

       李善长疑惑道:“何事?”

       刘伯温扭头往天边看了看,指了指。

       “滁州的那位……”

       李善长闻言色变。

       “天哪……小明王?”

       “我倒把他给忘了。”

       刘伯温眸光幽幽的看着李善长继续道:

       “大帅可没忘。”

       “善长兄,这十几年来,大帅一直奉小明王为天下共主,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岂不是应该立小明王为帝吗?”

       李善长倒吸一口凉气。

       “嘶……是啊,一旦开国称帝了,小明王该如何处置呢?”

       李善长低下头,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其实,答案很简单,至少在李善长的思维模式中很简单。

       但,却不能说出来。

       这个答案太简单了,刘伯温也不可能想不到。

       刘伯温此时心头也在沉思,那么,咱们的大帅朱元璋会怎么做呢?

       ……

       书房,朱元璋坐在那里,面目有些阴翳,似在想着什么为难的事情。

       这时,朱元璋的贴身护卫统领廖大虎前来。

       “上位,末将奉诏拜见。”

       “大虎啊,这些年,咱待你咋样啊。”

       “好啊,上位待咱的恩典那是天高地厚。”

       朱元璋呵呵笑着问道:

       “开国之后,你想封个啥爵位啊?”

       “没想过。”

       “想,现在马上想。”

       “我是至正十六年跟随上位的,算下来血战也有几十场了。”

       “要是行,盼望能封个将军。”

       “呵呵,好啊,对于你,不用等到开国了。”

       “咱现在就封你为虎威上将军。”

       “封,忠义候!”

       廖大虎激动跪谢:“谢上位!”

       “呵呵呵……起来,大虎,过段时间我就让中书省马上拟旨。”

       “不过在这之前,你要替我办件差事。”

       “一定要办妥了。”

       廖大虎似是明白了点什么,脸色肃然道:

       “上位吩咐吧!”

       “末将就是粉身碎骨,也会把差事办理妥当!”

       “你带些护卫,星夜赶往滁州把小明王给我接到金陵城来。”

       “安置好,至于以后的事,会有人跟你交待的。”

       廖大虎听完后,疑惑着。

       “就这点差事啊?”

       “就这。”

       “遵命!”

       廖大虎带着疑惑走了,朱元璋看着他的背影,眸光闪烁幽暗……

       ……

       金陵城,郊外。

       胡惟庸负手而立,望着不远处朱元璋贴身侍卫统领,新晋虎威上将军廖大虎春风得意的率领着诸多人马出城,他这是要前往滁州迎接小明王。

       胡惟庸回想着之前忽然前来视查他工作的朱元璋最后与他说的话。

       “……惟庸啊,你还记得小明王吗?”

       “记得。”

       “大虎马上就要去滁州接明王回来,参加开国大典。”

       “咱有难言之隐啊……”

       “属下,明白……”

       “有些话,咱不好跟大虎直接说,总想找一个可靠之人。”

       “属下自认为是个妥当人。”

       “那好,就由你去送大虎,记得啊,不好说的话出城之后再说。”

       胡惟庸是个聪明人,是个比李善长还要聪明的聪明人,所以他妙懂朱元璋的意思。

       上位是要让小明王去死,而廖大虎则注定要陪葬,方才能有个交代。

       胡惟庸幽幽一声叹息,正是因为他懂,所以他才更明白里面的后患,以后有可能因为此事而遭受清算。

       “上位的意思很明白。”

       “不怕你明白,就怕你不明白。”

       “上位不想做恶人,那只能我来做。”

       胡惟庸,这是一位日后坐上的丞相之位的人。

       真正认真来说,胡惟庸是有真才实学的。

       他曾在修建城墙时,立下造砖契名的规矩。

       让大明有朝以来没有豆腐渣工程。

       造砖契名,千古流芳。

       胡惟庸本该享有此誉,名传千古,可最终因为朱元璋的原因而惨死于蚊刑之下。

       蚊刑,就是让蚊子活活吸死!可见有多惨!

       其实真正的起因,应该正是胡惟庸在小明王这件事的开始上就起到了不光彩的作用,也是他结果凄惨的原因之一。

       从而在最后引发了后世历史中著名的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多年之久,诛杀三万多人,成为明初一大案,列洪武四大案之一。

       后经诸多历史学家推论,胡惟庸案,其实只是朱元璋的一个借口,最终目地就是要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彻底废除宰相制度。

       当然,在这个世界一切都还未发生。

       “胡大人?您在这干嘛啊?”

       “下官等候在此,为上将军送行。”

       “这出城时中书省已经送过了啊。”

       “送过了,也可以一送再送嘛。”

       “上将军,请……”

       胡惟庸眸光中闪烁一丝幽暗,他要向这位新晋虎威上将军廖大虎摊牌了。

       “滴,滴……”

       忽然,一阵奇异的鸣笛声响起。

       “喂,我没记错的话,你是上位身边的贴身侍卫廖大虎吧?”

       “三年未见,上位可还好?”

       廖大虎震惊的看着王明的出现。

       “你,不,您,您是王明王大人,您可算出现了啊!”

       “您可知,上位等你太久了,整整三年多了啊。”

       王明笑颜如玉,骑在电瓶车上,笑看着两人。

       心头在默默暗语着:

       未来的胡惟庸案我觉得最好还是不要发生的好。

       朱元璋,你打天下是无敌朱元璋,治天下玩政治斗争却是个菜鸡朱重八。

       你玩这种小儿科级别的政治斗争,简直是在拿大明江山社稷在开玩笑。

       要不是你有开国皇帝的身份,又得国太正,还死的晚,直到快死的时候,大明江山早已经稳如泰山,所以才没有出大问题。

       但也引发了无数后患。

       你玩的政治斗争游戏太菜鸡,偏偏越菜越爱玩,玩不过属下们就直接拔网线(杀!)一杀就是半个朝堂,所以导致朱元璋死后,大明朝的文臣们都怕了,后怕!

       结果日后想着法的限制皇权,控制皇帝,甚至控制皇位更迭,最终导致大明朝历代出了各种奇葩皇帝。

       朱元璋死后,继承其遗志的皇孙朱允汶继位又瞎搞什么削藩,随后才有燕王朱棣起兵清君侧,最终篡位成功。

       细思极恐这些细节,其实就能看出来,不止时文臣们,当时的武臣们其实也后怕不已暗手不断,所以才有了反噬,否则,那朱棣不会那么轻易的攻破京城篡位成功。

       如今,这即将开国的大明朝国运其中有我的一份股份。

       不说什么大明江山,只为了我的修行,也不能让朱元璋再像后世历史那样搞出那些菜鸡操作。

       所以,要从源头开始消灭这些可能未来影响大明国运的事情发生。

       现在即将发生的小明王之死要阻止,未来的胡惟庸案,更是不能发生,至少,胡惟庸如果真该死,也应该死在证据确凿的堂审之下,而不是可笑捏造的谋逆造反!
新书推荐: 徒儿休走写给自己的遗言绯红法典全民领主:我的军火专治各种不服末世龙裔领主最强亡灵系统红缎军的征途重生民国之中华崛起天降领主明末亲军锦衣卫七龙珠之新生布罗利江湖听风录未来预测,开局引爆密室艺藏欢迎来到极恶万界退役宫女刺客的万界之旅龙傲战神我的黑科技会自己动末世狩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