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皇帝正对着观王姜雄破口大骂。

       骂的内容比较简单,没有晦涩难懂,简单总结就是观王的儿子,继任辽东郡守的姜师彦烂用没有,导致溪族多次入侵辽东三郡劫掠。

       如此倒也就罢了,关键是高句丽多次叛乱,姜师彦都没有办法平乱。

       而导致今天观王被骂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安乐郡的卢明月造反,聚集了数万人在涿郡来去自如。

       请求朝廷平匪的折子这几天陆陆续续的堆在皇帝案头。

       皇帝已经够烦了,先是青州平匪失利,再是江南的造反组织抓不到,又是吐番大相,又是关中贵族。

       现在又来了个卢明月,终于让皇帝找到了发泄渠道。

       姜师彦远在辽东自然是没法子找茬,但是观王姜雄就倒霉了,替儿子挨了一顿臭骂。

       “朕对他寄予厚望,这才让他出任辽东郡守。可是你看看,这些都是御史参他的折子!”

       皇帝抓起龙案上的奏折,‘哗啦啦’的一声,全部甩在观王的脑门子上。

       砸的观王脑子嗡嗡的。

       “臣教子无方,让陛下失望了,臣甘愿受罚。”观王叩首。

       这时候他还能说什么呢,什么也说不了。

       当初皇帝让姜师彦出任辽东郡守的时候他就反对过,知子莫若父,自己儿子几斤几两,他比谁都清楚。

       宗寺的事情都没有理出个头绪来,你让他去出任一郡郡守,这不是笑话么。

       皇帝能怎么罚他?

       今天叫他过来就是为了出气,骂完了也就没了。

       便在这时,内侍通传武都王在御书房外等候,皇帝将之宣了进来。

       “臣参见陛下。”

       姜承枭躬身一礼,眼角的余光看见观王姜雄趴在地上,心中松了口气,看来真的不是冲着他来的。

       “免礼。”

       皇帝道:“看看奏折吧。”

       姜承枭点点头,从地上拾起一本奏折,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大致明白观王为什么要趴在地上了,感情姜师彦差事办砸了。

       “陛下,依臣之见,此番溪族胆敢越境突袭辽东三郡,应该是知道高句丽正在频繁叛乱,而卢明月本是被臣击败,逃遁去了安乐郡,此番他卷土重来,背后恐怕也是有着溪族的影子。”

       “甚至,他们双方很可能勾结在了一起。”

       皇帝点点头,到底是在辽东待了一段时间,仅凭只言片语便能猜测出来这些。

       “那你说说,应该怎么办?”

       姜承枭想了想,道:“其一,卢明月此番入侵涿郡已经占领了昌平县城,这说明他已经不满足占山为王,他很可能是想效仿青州的暴匪。”

       “他休想!乱臣贼子!”皇帝恼怒的喝骂。

       “其二,溪族入侵辽东三郡不可不防,一旦让他们知道了河北虚实,恐怕会滋生更大的危害。”

       “其三,高句丽叛乱无常,不可不剿,不然会滋生更大的麻烦。”

       顿了顿,姜承枭接着道:“臣的意思是,卢明月必须立即镇压,若是卢明月真的占据了城池,而朝廷剿匪不力,恐怕会加剧河北的动乱。”

       “溪族之事,可择一大将,驻守抵抗。高句丽必须血腥镇压,否则将来还会生事。”

       皇帝点点头,对姜承枭说的也极为赞同。

       “说说你的出兵方案。”

       姜承枭硬着头皮道:“陛下,卢明月根本不畏惧河北的郡兵,必须要精锐前去,雷霆剿灭。而关外三郡的兵力又被溪族牵扯,高句丽那边只怕是应接不暇。”

       其实姜承枭也能看出来皇帝不想从朝中抽调精锐过去,是故才有些硬着头皮。

       话音落下,皇帝陷入了纠结之中。

       他当然知道姜承枭说的没错,因为上一次卢明月在渔阳郡造反的时候,地方郡守就是请求朝廷派兵镇压的。

       而那次,镇压的人是姜承枭。

       关外三郡的兵力确实要防备溪族等草原部落,高句丽的叛乱的确不好处理。

       现在必须要先解决卢明月,稳定河北,然后再打退溪族,最后镇压高句丽。

       可是这一切的前提却是朝廷派兵镇压,而且需要派遣得力大将。

       但是,经过青州的两次战败,皇帝现在已经不信任年轻一辈的将领了。

       或者说,他不敢再小觑这些暴匪。

       不然,若是河北剿匪不力,恐怕会真的像是姜承枭说的那样,匪患躁动。

       但是,该派谁去呢?

       “青雀,你觉得谁能替朕平了河北的匪患?”

       闻言,姜承枭心中不免失望,看来皇帝对他的戒心真的很重。

       收回情绪,姜承枭欠身道:“臣认识的将领并不多,不过有俩人臣以为可以。”

       “说。”

       “一是荆国公杨感,二是李药师。”

       之所以推荐这两个人,姜承枭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来这俩人他都共事过,知道能耐。

       二来,他也想告诉皇帝,朝中的其他将领我确实不认识。

       但是皇帝听了他的话不是很满意。

       荆国公杨感,承袭了他父亲楚国公杨太素的爵位,现在是洛阳城的城防将军。

       涉及了杨太素的人,皇帝没什么胃口。

       至于李药师...

       “青雀,这个李药师是谁啊?”

       “回禀陛下,此人乃是已故靖国公之子,现任...并县县尉。”

       说起这个职务,姜承枭也不免有些唏嘘,李药师这些年过的很不好啊。

       皇帝蹙了蹙眉,原来李药师是李擒虎的儿子,现在不过是小小的县尉,他能有什么能力平匪?

       “还有其他人选吗?”皇帝沉声问道。

       问出这句话,姜承枭就知道自己说的那俩人皇帝不满意。

       “臣,没有了。”姜承枭说道。

       见状,皇帝不由得冷哼一声。

       “青雀,你是不是想自己前去辽东啊?”

       他的语气中充满着质疑。

       姜承枭心里面‘咯噔’一声,而后面色平静的摇了摇头。

       “臣还是那句话,陛下要臣打哪儿,臣就打哪儿。”

       皇帝微微沉默,而后叹息一声,“朕也知道派遣你去辽东平匪,甚至是青州平匪才是最合适的,但是在朕的眼中,那些不过是小试牛刀的行为罢了。”

       “朕的朝堂中,难道连对付区区暴匪的人都没有吗?一个小小的乱匪,就要朕的冠军侯去,这实在是让天下的臣民笑话。”

       姜承枭心中冷笑,说的冠冕堂皇,其实还不是疑心病重。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朝堂中你还有谁敢放心的用?

       “臣明白。”姜承枭拱手。

       皇帝道:“你再想想,还有谁可堪大用。”

       这句话让姜承枭顿时警惕起来,皇帝会不会是在借此打探他的人脉,或者是对他进行试探?

       “徐国公骁勇善战,或许可以。”姜承枭糊弄道。

       通过这件事他基本上明白了,皇帝现在还没有放松对他的警惕。

       他有些心急了,辽东的事情应该往后拖一拖在开始,或许效果会不一样。

       皇帝有些生气了,宇文述被他派去了长安,这话说出来分明是在推诿。

       便在此时,阿翁连忙冲了进来。

       “陛下,大事不好了!”

       “什么事情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皇帝不满的怒喝。

       阿翁来不及告罪,连忙跪在地上,哭泣道:“陛下,太子...太子...太子薨了!”

       轰的一下,皇帝瞬间懵住了。

       不仅是皇帝懵住了,姜承枭和跪在地上的观王也都愣住了。

       太子...居然死了?

       这一刻姜承枭心中一片空白,太子死了,居然死了?

       “你说什么?!”

       皇帝两三步走了下来,揪着阿翁衣领。

       “谁死了!”

       “太子殿下...”

       “怎么死的?!”

       “长安急报,太子身忧,郁结于心,昨日夜里,暴毙书房。”

       “暴毙?”

       皇帝这一刻仿佛被抽干了力气一样,颤颤巍巍的松开了阿翁。

       “怎么会,怎么会暴毙,怎么会...”

       忽然,皇帝只觉得脑颅剧痛,眼前一黑,直接一头栽了下去。

       “陛下!”

       “陛下!”

       “......”
新书推荐: 我们的世界大战重生只为了撩你镇鬼高校之八宫蛇影嫁入豪门77天后龙与锻造师天魔神谭罚神之剑叹重生霸刀斩相思全世界只有我知道轮回剧情我有一座气运祭坛逆袭吧厂狗庶女眉间不点砂龙王传说之时空旅人万族至尊共筑未来有个书生万户侯花娘末世靠山系统乡村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