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此时心念急转,原本经过昨天晚上同心腹幕僚的彻夜商议,他已经定下了今日朝议的应对之策。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来以为定会毫无波澜就通过的李北海奏表突然就横生波折。

       袁家嫡子突然跳出来表示反对,其实本来在三公级的重臣中,何进身为大将军不应该率先发言的,但是他心里十分有数,以他的资历威望,如果在其他人后面发言只会惹人笑话,所以他一贯率先述议。

       但是现在没有心腹的幕僚可以商议,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同那些两千石一样,保持沉默。

       但是这一条率先被何进否定。

       此前他曾暗示过对刘毅有意见,如今保持沉默在杨赐看来其实和反对没什么两样。

       那么现在就只能发表意见,在赞同和反对之中选一个。

       如果反对,那么很可能获得汝南袁氏的好感,汝南袁氏,目前可以说是大汉第一世家,三代中出了五个三公级的人物。袁家当代家住袁逢和他兄弟袁隗,一个做过司空,一个刚刚从司徒的位置上下来,袁逢的父亲袁汤官至太尉,大伯袁敞官至司空,曾祖袁安官至司空。

       这时何等的底蕴!

       而若是和这样的家族搭上了线......

       何进越想越觉得有诱惑力,尤其是他现在还征辟了袁逢的次子袁绍作为幕僚。虽然现在袁绍已经过继了到了袁成名下,但是袁逢还是对袁绍关怀备至。

       有庶子作为纽带,再加上若是本次在对嫡子示好,很可能就能搭上袁家的关系!

       只不过......

       何进有些犹豫,根据他手下的调查,据说袁绍同袁术关系不好,而根据目前他掌握的消息来看,这袁术确实不如袁绍,而且今天这举动也有些冲动。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站在大殿中央的老者,他的夫子,杨赐。

       如果他现在跳出来表示反对,那么可以明确得罪了杨赐,那么也就等同于得罪了杨家。

       而弘农杨家也不赖,三代中出了三个三公级,杨赐的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而家主杨赐,前任太尉,现任司空,更做过皇帝的老师。

       何进感觉好像太尉这个职位就是为了杨家设置的一般,只要做了杨家家主,就能自然而然的当太尉。

       如果为了搭上袁家的关系而去得罪杨家,不仅此前经营数年的成果毁于一旦,还要背负骂名。

       关键是,袁氏会为了他一个外戚,而且得罪同样的顶级世家杨氏么?

       何进心里十分清楚。

       不会。

       他是杨赐的弟子,弟子若是公然与老师唱反调,如果是世家子或者是儒生,要是运作了好,或许还会得到一个“忠君不畏师”的名声,然而他是外戚!要是真这样干了,以后就不要想往世家圈子里面凑了。

       袁家不可能为了一个叛师的外戚出头。

       何进突然想到了一点。如果没有把握,杨赐怎么会一上来就提这件事,现在可只是袁术一人反对,不是袁家反对,并且袁家的其他人的举动也很异常!

       而且,那刘毅似乎是东海恭王之后,若是杨赐把这一点抛出,以皇帝的秉性,即便是袁家反对也于事无补。

       既然反对无用,还不如向杨赐卖好,进一步巩固关系!万一能在弟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被其收为入室......

       他忍不住咽了口吐沫。

       至于会因此得罪了袁术,何进倒是没把这个当回事。只要不是整个袁家,区区一个袁家子他还不放在眼里。

       再说在他已经选了袁绍的情况下必然已经得罪了袁术。

       而和刘毅的那些仇怨......

       何进一想到这就暗暗咬牙,决定忍下愤怒。

       这些年为了靠拢世家,他受到的屈辱还少么!那些世家大儒早就把他的脸面放在脚底下踩过了。这次再忍一番又何妨?反正已经习惯了。

       他忍不住双拳紧握,为了让何家成为世家,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

       一念至此,何进也不耽误,洪声说道:

       “北海国相李贺所表,臣大将军进,附议。”

       虽然何进出言赞同,但是让他还费脑子想办法说刘毅好话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他给自己保留的最后骄傲。

       咦?

       居然是赞同!

       何进身后的白面青年面露惊讶,他蹙眉沉思了一阵,还是没想出何进赞同的理由。

       难道是何进看出了其中可能有问题?

       但也不应该啊!但即便何进发现了其中可能有猫腻,他也不需要直接反对,保持沉默即可,何必直接同袁家嫡系作对?

       ......难道是因为知道我同袁术的关系不好,所以特意做给我看?为此宁愿委屈自己,冒着得罪袁家嫡系的风险?

       白面青年摇了摇头,把这个想法排除。

       他知道何进对成为世家有多大的执念,不可能为了他一个人冒着得罪袁氏的风险。其中应当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情。

       他的疑问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发现在太尉和司徒都没有发言的情况下,身为司空的杨赐说话了。

       “北海国相所荐刘毅者,疑为东海恭王之后也。”

       杨赐刚起了个头,就被人打断。

       “杨公勿怪,敢问杨公,刘毅疑为东海恭王之后?可有凭据?”

       杨赐杨赐转头望去,插言的是一个中年男子,那人正一脸惊异的看着他。

       杨赐对此人插言打断毫不意外,因为这人也是东海恭王之后,现任的宗正,刘虞。

       宗正是九卿之一,其职务是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分别他们的嫡庶身份或与皇帝在血缘上的亲疏关系,每年排出同姓诸侯王世谱。按八议制的规定,宗室亲贵有罪要先向宗正申述,宗正再上报皇帝,同姓王犯法,宗正也可参预审理。

       所以于公于私,刘虞都会对此事加以关注。

       杨赐蠕动了一下嘴唇,刚要回答,就听到上方有声音传来。

       “不错,虽然朕也认为如此男儿当是我刘氏血脉,不过司空所言可有凭据?”却是刘宏也兴致勃勃地插话追问。

       杨赐转身对着刘宏行了一礼,恭声答道:

       “无确凿证据,不过根据我弟子李贺私信所言,刘毅之父早丧,其母带着刘毅流落到北海剧县定居,其乃东海恭王之后亦是刘毅自述。”
新书推荐: 长刀无痕都市异能狂潮异界魔王领袖开局召唤黑影兵团玄天战铠战甲核心唐时明月宋时关我真没想当天王巨星死亡大坟场我,最强战神海贼之基因怪才华音系列-彼岸天都神级小卖部六零时光俏穿越后,和夫君带亿万物资去种田早安,我的鬼夫君全球降临:末世荒岛游戏源能斗偶像万万岁黑执事之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