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临安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在国子监下太学。

       太学毗邻西子湖。

       天尚未亮,便有数百读书人汇聚向太学,提着灯笼带着奴仆,黑夜里的临安仿佛有数条火龙向两个地方汇聚。

       读书人去太学参加艺科。

       临安京官去大庆殿参加大朝会,都需要四更起身五更出发。

       李汝鱼半夜惊醒后没再入睡,等着临近时间后,去买了早食回来,留给沈炼和花斑,然后换了一身儒衫,揣着从礼部领回来的应举证明,提着灯笼前往太学。

       太学外已聚集了数百人,熙熙攘攘,皆被栅栏挡在场外。

       不似常科和制科,艺科只需要一日就能考完,应举人数的规模也远远不如,是以五更后开始检查举子,辰时末开始考试。

       太学外,礼部、国子监、翰林院的小官小吏已经就位,从禁军里调出来负责考试秩序的士兵罗立在栅栏后,盔甲鲜明。

       李汝鱼没有熟人,不愿意掺和到人群中,便在最外围街道找了个角落,安静的站在树下等着。

       “李汝鱼?”

       声质有些奇怪,似乎是正在经历变声的阶段。

       李汝鱼侧首,看着不远处十二岁的儒衫少年,有些诧异,“你认识我?”

       少年相貌普通,脸上有十几颗细痣,使得少年平添了几分粗犷气,穿着寻常读书人喜好的青衫,诡异的是腰间悬了把刀。

       绣春刀。

       这么小的少年,何来绣春刀?

       少年眯缝着眼上下打量李汝鱼,眸子里有着异于常人的沉稳,让李汝鱼仿佛看见了另外一个自己,闻言答道:“天下谁人不识君。”

       临安应举艺科,所有举子中仅一位少年。

       以滚字帖冠京华的李汝鱼。

       事实上此刻已有无数道眼光看了过来,只是有些拿捏不准哪位才是李汝鱼,是那个儒衫负手立树下的少年,还是那个腰间负绣春刀的少年?

       李汝鱼也有绣春刀!

       李汝鱼笑了笑,“谬赞了,你有何贵干。”

       十二岁的少年颇有大人模样,一手抚颔,点点头,“就是来看看,让我父亲‘殉职’的人,究竟有何特异之处。”

       殉职二字,语气略重。

       李汝鱼莫名其妙,“你父亲?”

       少年嘴角浮起一抹哂笑,“北镇抚司总旗朱七,殉职于江秋州某县境。”

       朱七?

       朱七的儿子,难怪会有绣春刀,应是朱七的绣春刀——北镇抚司惯例,若是父亲殉职,可保留绣春刀,留待其子嗣补缺。

       李汝鱼倏生警惕,“你父亲并不是死在我手上。”

       少年摇头,“不用紧张,我现在可不敢杀你为父报仇。”

       李汝鱼哦了一声,“那你……”

       少年转身,走向黑暗里,“我只是来看看你,并且记着你的样子。虽然我对那个爹有些不满,觉得他迂腐而且无能,但他终究是我爹,也用命给我换来了锦绣前程,是以有一天,我会来取你头颅。”

       “记住,我是朱八,朱七的儿子朱八!”

       李汝鱼唯有苦笑。

       朱七生了那么多儿子?

       都排行到八了……

       栅栏处一阵喧哗,却是负责杂务的官吏指挥着禁军士兵开始检查举子,一众人准备进太学考试,李汝鱼看了看,找到书法举科入口,排在最末,安静等着。

       艺科的搜检比之常科、制科简单了许多,栅栏处第一次检查,进去后再检查一次,便直接进入考场,不似常科制科的搜检,两次检查后举子还要沐浴更衣,换上制式衣衫。

       书画科的考厅也不是单间,每一个举子一间的那种布局。

       而是偌大的院子里,搭了棚子,防止下雨或者日头毒辣,所有人都在一起考试,当然,该有的保密措施还是有的,比如除了由禁军士兵担任监考人员,考官是不能出现的。

       所有书画作品都会糊名,直到取中或黜落之后,才会有礼部官吏拆开名字,落第的自然不需要管,只需要将取中的作品按照考官取定的名次揭名、制榜,上交礼部后送递陛下御书桌。

       偌大的考厅里,李汝鱼看见了周素怀。

       这位曾在礼部仪制清吏司欲给自己难堪的草书大家,似乎并没有受到打击,依然意气风华,安静的磨墨之后,背负左手,右手提笔挥毫。

       泼墨而作。

       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隔得极远,李汝鱼也看不见周素怀写了什么。

       静下心来磨墨,片刻后铺展宣纸,先在右上角落下自己的应举号,再写下户籍和名字,其后沉吟片刻,心神合一,开始在宣纸上落笔。

       永安十二年,蜀中锦官城来了两个异乡人,一位夫子,酒不离手白衣胜雪,总是一副沧桑落寞气,引来无数大家闺秀青睐;一位小萝莉,抱着夫子的剑背着书,总是累得小脸儿绯红,倾国倾城的容颜惊艳了锦官城众多少年。

       在一次文会上,喝酒不做声的夫子目视满堂读书人,大笑复大笑,说了句此些字词拼凑也可为诗词乎,在众怒之下,那位小脸儿绯红的小萝莉放下怀中剑,起身而吟诗。

       诗成,满堂寂静。

       一诗惊满座。

       自此,小小之名盛锦官,不输临安凤梧江照月,亦不弱悬名《咏絮录》的河东柳家丑女。

       皆言小小来年必然悬名《咏絮录》。

       那首《侠客行》迅速传颂开来,从蜀中文人一路开花,一直传到大凉的北方、南方和东方。

       大凉读书人,无人不知锦官有小女,抱剑负笈游学而作《侠客行》。

       李汝鱼在江秋州时已听过那首诗。

       和小小当初在扇面村所作的有一些出入,添了不少句子,改了个别词字,估计都是在夫子教导下写出来的。

       否则仅凭当初那雏形诗作,何以惊大凉。

       李汝鱼挥毫泼墨而作。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身藏功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临安有人写下侠客行。

       ……

       ……

       蜀中有个白衣胜雪的夫子,带着抱剑背书小脸儿绯红的小萝莉,出了江油城,夫子骑马,小萝莉骑毛驴,行走在秋收的田野间。

       “夫子,不知道鱼哥儿在临安怎么样了。”

       “他啊,今日应举艺科。”

       “鱼哥儿能中么?”

       “那怎么可能,他的字比你还不如,估计还是得你祖父谢琅走点人脉。”

       “可鱼哥儿写了兰亭集序被雷劈了,夫子你写的却没有呢,我觉得你是嫉妒鱼哥儿。”

       “那是因为……赶路,恁的那么多话,没羞没臊的紧,还没成为他小娘子,就敢不尊重夫子了。”被小萝莉怼得恼羞成怒的夫子无奈的饮酒。

       暗道了一声那谁谁谁,有本事来跟我比诗?

       小萝莉吐了吐舌头作了个鬼脸,“你就是不如鱼哥儿嘛。”

       夫子翻白眼。

       天下人都不如他,这下高兴了吧?

       小萝莉望着田野间的农夫,心思飘得很远。

       鱼哥儿,你还好么。

       鱼哥儿,我等着呢,等着你送我一座城。

       我俩的城。

       秋高气爽将入冬,蜀中山野间,有夫子和小萝莉负笈游学,在蜀中留下一段佳谈后,过秦岭北上而入关中,欲去文会悬名《咏絮录》前三甲的关陇李家那位女词魁。

       锦官城外,有个负黑白双剑的女侠望北方,破涕为笑。

       终于不再被欺负。

       一旁同样负黑白双剑,来自江秋州醉香楼的女伎小红哭笑不得,小师叔,只要你拔剑,可以打一百个小萝莉啊,怎就那么怕她?
新书推荐: 从特利伽开始穿越诸天我的梦幻林场影视契约联盟之奶妈凶猛我能举报万物飘渺天国玄学大佬又又又爆红了仙医小神农我的老婆是大神全民轮回只有我开了挂唐朝小官人玩家崛起修真神医网游之近战牧师都市:我能预知未来超神学院之新神庭韩娱之允儿妹妹一穿越就超神地球上最后一个修道者哥哥我又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