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

       自吴驹等人离开月氏,进入萧关以来,他们横穿了北地郡和上郡,来到了上党。

       一路奔波劳累,但好在能择城池落脚休息,比之关外时不知好了多少倍。

       一行人奔袭于黄土高原的坎坷地貌之上,王翦、章邯、司马欣、董翳驾马位于队前,吴驹、嬴政、赵姬、赵高位于队伍中间,周围是一千名魁首近卫。

       此时,吴驹用腿夹着马肚子,示意它自己走,左手拿着一份点心,右手翻阅报纸,边吃边看,嬴政等人也都人手一份《大秦报》。

       他们在恶补在赵国,以及身处关外与人迹隔绝时期没了解到的事情,《大秦报》显然是最好的选择,吴驹和嬴政通过它大概了解到了秦国这段时间的各项大事。

       吴驹看完一份报纸,随手塞进行囊,随后掏出一份地图,看了一会后说道:“前面再有五里就是灵石城了,咱们今夜就在那里休息吧,大王据说是随蒙骜老将军一同出征去了,待明日咱们再向东行去,不出两日便能碰到大部队了!”

       嬴政等人颔首。

       “这路总算是要走到头了。”董翳伸懒腰。

       此时他们所处的地带已经可以称之为前线,自灵石向北两百里便是“祁”,再向北一百里,便是晋中盆地的核心,赵国的旧都“晋阳”。

       不过此地当然没那么危险,前方的祁城守军众多,和灵石之间亦隔着六七座城池,不足为虑。

       他们很快进入了灵石城。

       灵石城墙坚固,地势较高,易守难攻,不过因为并非第一线战场,所以只有五千守军。

       听闻公子政抵达,灵石县令、县丞和守将皆来迎接。

       “臣拜见公子,拜见夫人,拜见吴卿!”三人行礼,随后将吴驹一行人迎入城中。

       “公子来到灵石,自可安心,我们前几日才做了一场大搜查,将城中间谍扫荡一空,不会有危险。”灵石县令说道:“至于赵军更是不足为惧,这里虽然是前线,但前方的祁城有重兵把守,给他赵国一百个胆子,他们也断然不敢来攻击灵石!”

       嬴政点头。

       但吴驹听着这话,却隐隐有着不祥的预感。

       这立flag可不是好习惯啊……

       但他又转而摇头,总不至于每次立flag都会被打脸吧,灵石确实足够安全。

       县令在城内设宴款待了他们,并安排他们在县令府内住下,还配备了侍者。

       进入秦国后,每入一城他们都被如此礼遇。

       起初嬴政还有些不习惯,昔日在赵国,缺衣少食,挨饿受冻,哪里有这等条件?

       直到来秦国后,他才真正享受到一个公子应有的待遇,一时间不免也是感慨万千。

       但嬴政心智成熟沉稳,并未因此产生报复性消费的心理,依然尚俭,不喜奢靡,此番来到灵石后,也嘱托县令稍微置办一些酒菜就好,切莫大操大办。

       填饱肚子后已是入夜,众人便陆续安眠。

       时至深夜,吴驹忽然听见一阵嘈杂,便披上衣服出门查看,见府内火光大盛,侍者、仆役走来走去,连忙拉住一人问询:“发生什么事了?”

       “赵国人!赵国人攻来了!”仆役一脸惊慌。

       此时嬴政等人也都被惊醒:“赵军如何会来?祁县不是足有五万守军吗?”

       没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灵石县令慌忙走来,说道:“请公子速速出城,赵军已至,此地危险,不可久留!”

       前去查探城池各方情况的县丞此时也来了,皱眉说道:“已经来不及了,赵军已经围困灵石,城门出不去了。”

       吴驹和嬴政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吸了一口气,心情凝重。

       ……

       日前,涅氏。

       这两日,蒙骜在涅氏、榆社一带的攻势十分凌厉,将方圆百里的四座城池尽数打下。

       但正值大获全胜时,子楚却没来由的感觉一阵心神不宁,随后他们就接到了廉颇领军逼近的消息。

       “报!廉颇带兵已至!”

       “报!廉颇在城外三十里处扎营!”

       “廉颇带了多少军队?”蒙骜问斥候。

       “大约有十万军队。”斥候答道。

       “什么?”蒙骜瞬间皱起眉头。

       账中诸将也纷纷感到不对劲。

       “你确定是十万不是二十万?“

       “确定!”

       子楚思虑着说:“我们带了十五万军队,这点廉颇肯定知道,而晋阳有二十五万军队,就算留守十万,廉颇也有十五万军队,何以只带十万攻十五万?必然有诡!”

       “大王所言极是,廉颇兵风稳健,兵法严谨,不喜奇胜,如果没有十足把握,不会只带十万人来。”蒙骜在帐内来回踱步,忽然说:“速去探明上党诸城安危,令他们严加防守,不得有误!”

       “是!”

       “父亲怀疑廉颇要声东击西?”蒙骜问。

       “正是。”蒙骜点头:“廉颇要是想打决战,一定会把地点选在晋阳前辽阔、开广的平原上,或是依靠晋中各险来防守反击,恐怕他们此行前来不是为战,而是为牵制我军!”

       然而这条命令下达了没多久,他们就接到了西面的军队汇报来的一则坏消息。

       祁县守将庆仁和投敌叛国,向大军饮水中投毒,致使大军无力征伐,祁县失守!

       消息传到主帐,帐内一片死寂,众人先是愕然,随后便是一阵愤懑。

       “他庆仁和安敢如此!”

       “此人罪该万死!”

       众将纷纷口诛笔伐。

       子楚阴沉着脸,通过紧握着的拳头不难看出他已是怒急。

       投敌……

       自昭襄王一朝以来,已有十年无人投敌了!

       纵使上一个投敌的郑安平,也在被赵军包围的情况下投降,而非像庆仁和这般临阵投敌,还倒打一耙,给了秦军一击。

       这是莫大的耻辱和背叛!

       蒙骜收拾好心情,来到地图前打量了一番:“那廉颇的想法,莫非是收复祁县,在灵石构建防线?倒不失为好方法,灵石地势险峻,背靠绵山,境内山峦起伏,又有汾河穿插其中,无论依山而守还是依水而守,都有天然优势。”

       “臣的想法是暂且放弃祁县,击退廉颇,大王怎么看?”蒙骜问。

       子楚颔首:“你做决定,寡人不干涉,不过祁县、邬县、兹氏、灵石诸县给了也无妨,他们守不住的。”

       子楚在战前就曾给蒙骜透过一点底——秦国不止有床弩、马蹄铁等利器。

       他们还有火药!

       如果用来攻城,祁、邬、灵石等城唾手可得!

       蒙骜心中了然:“那我们便专心对付廉颇吧。”

       蒙毅此时忽然出言打断:“大王,父亲,还有一事恐怕需谨慎对待。”

       “哦?何事?”子楚和蒙骜转过头去。

       “日前,公子已经自高奴往蒲邑方向去,臣恐怕……此时他们就在灵石诸县的范围内。”蒙毅皱着眉头说道。

       嘶!

       帐内气氛蓦然一窒。

       子楚心中一紧。

       若按行程计算,似乎正是这样!

       “速速派人探明!”

       子楚捏着眉心,心情既沉闷又烦躁。

       但愿政儿他们不要在灵石城……

       得而复失的感觉,他不想再承受第二次了。

       尤其是同行的还有吴驹。

       如果此时同时失去嬴政、赵姬和吴驹,子楚不敢想象那是对秦国和他多大的打击!

       越想越烦,子楚示意蒙骜他们继续做战术部署,自己则走出军帐,传来玄冰台的统领,语气森寒:“庆仁和投敌叛国,寡人令你尽快查明此事,若当真如此,此人罪无可恕,便杀其人,戮其尸,灭其宗族!”

       “是!”

       这一夜子楚失眠了。

       时至后半夜,消息终于传来。

       灵石和涅氏相隔甚远,一来一回十分耗时,所以灵石的安慰尚且未知,但子楚此前命令秦国以及上党各县在嬴政一行人过境时派人向大军汇报,以便子楚实时掌握其位置。

       现在传令的人已至。

       “启禀大王,公子日前已在灵石下榻。”

       子楚眼前一黑,连忙说道:

       “快!快!派军援救灵石!”

       蒙骜听闻后当机立断:“武儿,恬儿,你二人亲自走一趟,速速前往灵石一线,调军救援!”

       “是!”蒙武和蒙恬听完便择了军营最快的两匹马,并带了两万人的骑兵奔赴灵石。

       子楚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灵石有多少守军?”

       “五千。”蒙骜看了一眼舆图后答道。

       “吴驹还有一支亲军,有一千人,操练的不错,可以以一敌五,便算作一万守军。”子楚沉默了。

       他们之前算过军队的数字,廉颇只带了十万人,那么灵石一线至少是五万人。

       一万守五万?

       子楚都想不到怎么守,这个配置,换廉颇、李牧来恐怕都是两眼一抹黑。

       “庆仁和!贼子该死!”子楚双掌重击桌子,愤怒至极。

       “大王可以往好的想一想,万一吴驹等人见势不对已经离开灵石,或者廉颇的目标并非灵石呢?”蒙骜安慰道。

       子楚无语,你这也叫安慰人?

       蒙骜心里也清楚,不管怎么说,嬴政、吴驹这一行人现在的处境都算不上好。

       “希望他们能平安吧!”子楚叹气。
新书推荐: 重生九零辣妻追夫欲海官门都市男女转换器云思云意天马神空斗破金榜降世:我的身份藏不住了神级红包系统:重生女配她飞升了捡到一颗地球快穿之男神别跑我快追不上洪荒:我能看到圣人气运太古战神快穿大佬:黑化主神偏执又病娇重生西游之九头虫修行在影视空间娘子,为夫真是正经人剑狱江湖旧日主宰雷将战神女装的日常玄幻文明进化史